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种撬装式作方具体是体增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
背景技术:
2.空压机是压机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空气压缩机与水泵构造类似,种撬装式作方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体增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压机撬装式一体增压机是种撬装式作方空压机的一种又称空气压缩机,此撬装式一体增压机是体增为了满足某种行业领域对空气压力的要求所设置的。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压比整体撬装增压机装置,压机(授权公告号cn217152338u),种撬装式作方该专利技术相对于单独油箱的体增增压机装置来说,首先是压机机组的占地面积会减少大约一倍,前期投入相对低一些;其次,种撬装式作方整套机组的体增进回油均在油站的周围,减少了一些管路的压机安装问题;从而降低加工生产的成本,减少装配难度,但是,上述装置与传统空压机一致,压力只有0.8mpa,不能满足行业的需要,上述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系统包括的设备较多,暴露在外,进行移动时,需要拆开分别进行搬运,较为复杂,搬运、移动不便,同时设备安装在撬装上时,通过螺栓进行连接,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松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包括承载座、防护结构与螺杆空压机,所述防护结构位于承载座的上侧位置处,所述螺杆空压机位于承载座的上侧一端位置处,所述承载座的上侧另一端位置处安装有电动机,所述承载座的上侧位于电动机的前侧位置处安装有高压活塞机头,所述高压活塞机头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管总成,所述电动机的一侧安装有传动防护罩,所述承载座的上侧临近传动防护罩的位置处安装有高压散热器,所述承载座的上侧位于螺杆空压机的前侧位置处安装有高压冷干机,所述高压冷干机的一端安装有高压缓冲罐,所述高压冷干机的一侧设置有用气出口,所述承载座的上侧位于高压活塞机头的前侧位置处设置有低压储气罐,所述低压储气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管,所述低压储气罐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管,所述高压冷干机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气管,所述防护结构的两侧下端位置处均设置有进气构件,所述防护结构的前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排气网安装口,所述排气网安装口的内部设置有排气网,所述排气网安装口的下端设置有隔板。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结构的前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挡板,所述防护结构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夹座,所述第二卡夹座的内侧设置有滑条,所述第二卡夹座的内侧下端位置处设置有卡条,所述第二卡夹座的上端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侧位于第二卡夹座的外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回弹弹簧,所述承载座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下端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两端位置处均设置
有第一卡夹座,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一卡夹座的下端安装有膨胀螺杆,所述托板的上侧两端位置处均安装有定位螺钉。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构件包括进气箱,所述进气箱的一侧安装有风扇,所述进气箱的下侧设置有导流箱,所述导流箱的内部上端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下侧设置有匀气板。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杆空压机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管的输入端相贯通,所述第二气管的输出端与低压储气罐的输入端相贯通,所述低压储气罐的输出端与第一气管的输入端相贯通,所述第一气管的输出端与进气管总成的输入端相贯通,所述进气管总成的输出端与高压活塞机头的输入端相贯通,所述高压活塞机头的输出端通过高压散热器与第三气管的输入端相贯通,所述第三气管的输出端与高压冷干机的输入端相贯通,所述高压冷干机的输出端与高压缓冲罐的输入端相贯通,所述电动机与高压活塞机头相传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卡夹座与卡槽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卡条卡合于卡槽的内侧位置处,所述第一卡夹座的一端滑动于托板的外端位置处,所述第一卡夹座通过定位螺钉固定于托板的内侧位置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条的一端滑动于防护结构的下端位置处,所述滑杆的一端滑动于防护结构的下端位置处,所述第二卡夹座通过回弹弹簧弹性安装于滑杆的外侧位置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箱通过过滤网与进气箱相贯通,所述进气箱通过风扇与防护结构相贯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撬装式一体增压机,通过螺杆空压机与高压活塞机头两次加压的方式增压,提高空压机的压力,通过此增压机增压压力可以达到2.5-4.ompa,满足行业的需要,通过防护结构对设备系统防护,搬运过程中无需拆卸,能够进行快速移动;
15.2.设备安装在撬装上时,通过承载座卡夹固定,固定操作方便快捷,通过膨胀螺杆的方式再次固定,避免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松动,安装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中的俯视图;
18.图3为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中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中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图4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中进气构件的透视图。
23.图中:1、承载座;2、防护结构;3、螺杆空压机;4、高压散热器;5、传动防护罩;6、电动机;7、高压活塞机头;8、进气管总成;9、低压储气罐;10、高压冷干机;11、高压缓冲罐;12、用气出口;13、第一气管;14、第二气管;15、第三气管;16、挡板;17、进气构件;18、排气网;19、排气网安装口;20、隔板;21、支撑板;22、支撑弹簧;23、托板;24、第一卡夹座;25、卡槽;
26、定位螺钉;27、膨胀螺杆;28、第二卡夹座;29、滑条;30、卡条;31、滑杆;32、回弹弹簧;33、进气箱;34、风扇;35、导流箱;36、过滤网;37、匀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4.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撬装式一体增压机,包括承载座1、防护结构2与螺杆空压机3,防护结构2位于承载座1的上侧位置处,螺杆空压机3位于承载座1的上侧一端位置处,承载座1的上侧另一端位置处安装有电动机6,承载座1的上侧位于电动机6的前侧位置处安装有高压活塞机头7,高压活塞机头7的一侧安装有进气管总成8,电动机6的一侧安装有传动防护罩5,承载座1的上侧临近传动防护罩5的位置处安装有高压散热器4,承载座1的上侧位于螺杆空压机3的前侧位置处安装有高压冷干机10,高压冷干机10的一端安装有高压缓冲罐11,高压冷干机10的一侧设置有用气出口12,承载座1的上侧位于高压活塞机头7的前侧位置处设置有低压储气罐9,低压储气罐9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管13,低压储气罐9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气管14,高压冷干机10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气管15,防护结构2的两侧下端位置处均设置有进气构件17,防护结构2的前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排气网安装口19,排气网安装口19的内部设置有排气网18,排气网安装口19的下端设置有隔板20,螺杆空压机3的输出端与第二气管14的输入端相贯通,第二气管14的输出端与低压储气罐9的输入端相贯通,低压储气罐9的输出端与第一气管13的输入端相贯通,第一气管13的输出端与进气管总成8的输入端相贯通,进气管总成8的输出端与高压活塞机头7的输入端相贯通,高压活塞机头7的输出端通过高压散热器4与第三气管15的输入端相贯通,第三气管15的输出端与高压冷干机10的输入端相贯通,高压冷干机10的输出端与高压缓冲罐11的输入端相贯通,电动机6与高压活塞机头7相传动,首先,取出装置,把装置移动到使用位置处,承载座1放置到撬装上,固定承载座1,然后,开始使用,螺杆空压机3运行,抽取外部空气,把空气压缩通过第二气管14进入低压储气罐9的内部,低压储气罐9内部的气体通过用气出口12与进气管总成8进入高压活塞机头7的内部,电动机6运行传动高压活塞机头7,把气体再次压缩后导入高压散热器4,高压散热器4对气体冷却后通过第三气管15导入高压冷干机10的内部,高压缓冲罐11对气体缓冲,压缩后的气体通过用气出口12输出,进气构件17运行把过滤后气体导入防护结构2的内部,防护结构2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网18导出,最后,使用完成,需要维修时,拆卸防护结构2,对承载座1上的部件维修。
25.在图3、4、5、6中:防护结构2的前后侧位置处均设置有挡板16,防护结构2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夹座28,第二卡夹座28的内侧设置有滑条29,第二卡夹座28的内侧下端位置处设置有卡条30,第二卡夹座28的上端安装有滑杆31,滑杆31的外侧位于第二卡夹座28的外侧位置处均设置有回弹弹簧32,承载座1包括支撑板21,支撑板21的下侧设置有支撑弹簧22,支撑弹簧22的下端设置有托板23,托板23的两端位置处均设置有第一卡夹座24,支撑板21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25,第一卡夹座24的下端安装有膨胀螺杆27,托板23的上侧两端位置处均安装有定位螺钉26,第二卡夹座28与卡槽25的位置相对应,卡条30卡合于卡槽25的内侧位置处,第一卡夹座24的一端滑动于托板23的外端位置处,第一卡夹座24通过定位螺钉26固定于托板23的内侧位置处,滑条29的一端滑动于防护结构2的下端位置处,滑杆31的一端滑动于防护结构2的下端位置处,第二卡夹座28通过回弹弹簧32弹性安装于滑杆31的外侧位置处,把装置移动到使用位置处,托板23的下侧放置到撬装上,第一卡夹座24在托板
23的外端滑动,转动定位螺钉26,固定第一卡夹座24,通过膨胀螺杆27插人撬装固定承载座1,需要维修时,拉动第二卡夹座28,滑条29在防护结构2的下端滑动,回弹弹簧32收缩,第二卡夹座28在滑杆31的外侧滑动,卡条30滑出卡槽25,拆卸防护结构2,对承载座1上的部件维修。
26.在图3、7中:进气构件17包括进气箱33,进气箱33的一侧安装有风扇34,进气箱33的下侧设置有导流箱35,导流箱35的内部上端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36,过滤网36的下侧设置有匀气板37,导流箱35通过过滤网36与进气箱33相贯通,进气箱33通过风扇34与防护结构2相贯通,风扇34运行,通过导流箱35抽取外部空气,空气在匀气板37的匀气下通过过滤网36过滤,过滤后气体导入防护结构2的内部,防护结构2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网18导出,导流箱35进行防水操作,排气网18阻挡水液,水液通过排气网安装口19的下端滑出。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取出装置,把装置移动到使用位置处,托板23的下侧放置到撬装上,第一卡夹座24在托板23的外端滑动,转动定位螺钉26,固定第一卡夹座24,通过膨胀螺杆27插人撬装固定承载座1,然后,开始使用,螺杆空压机3运行,抽取外部空气,把空气压缩通过第二气管14进入低压储气罐9的内部,低压储气罐9内部的气体通过用气出口12与进气管总成8进入高压活塞机头7的内部,电动机6运行传动高压活塞机头7,把气体再次压缩后导入高压散热器4,高压散热器4对气体冷却后通过第三气管15导入高压冷干机10的内部,高压缓冲罐11对气体缓冲,压缩后的气体通过用气出口12输出,风扇34运行,通过导流箱35抽取外部空气,空气在匀气板37的匀气下通过过滤网36过滤,过滤后气体导入防护结构2的内部,防护结构2内部的气体,通过排气网18导出,导流箱35进行防水操作,排气网18阻挡水液,水液通过排气网安装口19的下端滑出,最后,使用完成,需要维修时,拉动第二卡夹座28,滑条29在防护结构2的下端滑动,回弹弹簧32收缩,第二卡夹座28在滑杆31的外侧滑动,卡条30滑出卡槽25,拆卸防护结构2,对承载座1上的部件维修。
28.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